加大抽检力度,提升监管效能
加大抽检力度,筑牢食品安全防线。2024年度全年共开展535批次监督抽检,并将抽检信息同步上传“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食品抽检成效。2024年共投入资金30万元,线上监督抽检工作中已全面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400批次,大宗食品抽检135批次,共检出21批次不合格,已全面完成核查处置工作;以民意为引领,创新开展抽检活动。通过向广大群众征集消费量大、关注度高的食品品种,引导消费者积极主动进行“点”、实地参与“抽”、全程监督“检”,从食品安全的旁观者变身成为食品安全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先后开展“你送我检,你点我检”进校园、进商超、进市场等场所并结合各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快检工作。已检样品35批次,结果全部合格。
减少风险隐患,确保源头安全
减少风险隐患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一方面通过加强源头治理,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减少农药残留、兽药滥用、非法添加等问题。全年积极开展县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测农残快检2914批次,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检测 1220头,3660份次;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 3起,行政处罚15.77万元。开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全年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2.12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25万吨。另一方面坚持源头预防和标本兼治,明确食品安全重点风险,根据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生产经营和厂区分布情况,将地域行业性风险较大、群众投诉举报频次较高及连续多次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品种纳入重点管控,压实风险防控责任,形成系统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4个,明确责任4个,落实防控整治措施8个,排查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点8个,落实措施清单中防控措施的重点企业4家。
乘势而上,科技创新赋能
乘势而上,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创新。针对保健食品监管领域乱象问题,构建了保健食品沙盒监管机制,融合“互联网+智慧监管”技术,实现了对会销食品线上线下的全面监管。目前,全县11家保健食品会销场所关键位置均安装带有语音监控的语音功能的高清摄像头,并已接入县市场监管局的“互联网+智慧监管”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人工智能全程监管保健食品安全,有效地提升了监管效能。通过凝聚系统监管合力,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保健食品会销场所60余户次,其他保健食品经营户160余户次,成功查办违法案件3起,罚没金额7.24万元。举办了3场培训工作会议,4次专题宣传活动,制作了2个专题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惠及群众2000余人,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除旧布新,强化社会共治
除旧布新,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监管合力。以“四个最严”为统领,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监管体制,健全评议考核和督查督办机制。二是明确食安委及成员单位及其职责,依法健全监管事权清单,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完善形势会商、数据共享、行刑衔接、责任约谈等制度。三是深化食品安全抽检,推进食品“抽检分离”“检管结合”,全年食品抽检量不低于 4 批次/千人,抽检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到 100%。
(审签领导:李杰,信息员:李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