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自活动启动以来,我局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需求对接、宣传普及、转化赋能、监管服务多维度发力,不仅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更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深入企业“把脉问诊”,融资转化实现“新突破”。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我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亿欣新材料有限公司、汉源花椒经营企业等50余家重点企业,摸清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转化等核心诉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主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最终促成4个质押融资项目落地,投放贷款超6笔、金额达4920万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755.7%,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聚焦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举办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会,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开展项目路演,联动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产业领域存量专利转化清单,截至9月已帮助川农转化专利(品种)47项,转化金额786.04万元,让“沉睡专利”变为“发展活水”。
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服务宣传覆盖“广维度”。在服务模式上,雅安市构建“线上咨询+线下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超200家次;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雅安分站完成9233人次在线培训,同步在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系统使用指南,惠及50余家企业。宣传普及方面,借“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契机,通过发放3000余份宣传资料(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读本500余本)、设立咨询台、拉设23条宣传横幅、LED滚动播放等形式,覆盖企业及群众超千人次,接受咨询100余人次,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体系建设“双向赋能”,监管培育夯实“硬支撑”。一方面建设四川省(雅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商标品牌指导站功能,为20余家次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咨询、维权援助等公益服务;畅通“12315”举报热线,结合知识产权“铁拳”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8余人次,检查73家经营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帮助7家企业获15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完成20家企业24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组织企业参与山西太原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设置“雅安馆”提升品牌影响力,我局获评“卓越贡献奖”。
下一步,雅安市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服务更精准、保护更有力、转化更高效,让知识产权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